【答客問:如何共讀英文繪本】
開始分享英文繪本童書共讀心得後,常有網友問我,孩子一聽到英文就興趣缺缺甚至直接閃人,該怎麼辦?
關於這點,就連專家學者建議也分好多派,常見的有:
1) 讓孩子趁早習慣用英文思考,堅持全程以原文共讀英文繪本,讀久了自然會懂。
2) 逐句或逐頁翻譯,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情節、培養閱讀興趣。先唸一遍原文,再口譯成中文。
3) 只有第一遍(或前三遍)用中文翻譯,等孩子掌握大意後就默默抽掉中文翻譯,回歸純英文共讀。
=
我的非專業觀察是,六個月到一歲的孩子,在語言上仍是一張白紙,餵什麼吃什麼,這個年齡層的童書(以布書、硬頁書、觸摸書為主)內容也非常簡單,圖多字少,可盡量以原文共讀,不用特別翻譯。(這就是為什麼學語言要趁早吧)
一到三歲牙牙學語的孩子,我會傾向以英文為主,讓孩子看圖猜故事,遇到影響劇情理解的關鍵字句再搭配中文說明。這個時期多半喜歡有機關的翻翻書和操作書,孩子也會展現對特定主題的偏好(如小男孩多半迷戀車子),選書時可投其所好。共讀之外,也可以讓孩子聆聽英文童謠CD或有聲書,培養語感。
三歲以上說話流利的孩子已有明顯的語言偏好,也喜歡有劇情的故事,用純英文共讀內容太簡單的繪本會無聊,太深的又霧煞煞,常會強力要求媽媽唸中文。可視孩子的程度而定,逐頁逐句中譯,或前幾遍用中文翻譯,之後再改用英文。除了有聲書,也可用英文卡通影片引導孩子閱讀同主題繪本(如Peppa Pig或迪士尼電影),偶像崇拜是語言學習最好的助燃劑!
老話一句:親子共讀沒有標準流程,讓媽媽和孩子最自在開心的就是好方法。如果為了學外文,讓說故事變成焦慮和壓力,就得不償失了。
你家喜歡哪種讀法?一起交流經驗吧:)
=
我們家狀況比較特殊,爸爸對寶包說日文,媽媽說中文,夫妻間則用(破)英文溝通。由於從小同時接觸三種語言,我兒在兩歲以前對中英日文的接受度相去不遠,我也從未刻意翻譯外文童書內容。
但就算每天都共讀十幾二十本英文繪本(比中日文繪本多很多),也常讓他聽英文童謠和有聲書,兩歲後他對中文和日文的理解力仍明顯超越英文,可見母語和環境語言的影響力。
如果哪天他開始要求媽媽當翻譯官,我也不會堅持非要怎麼讀,就見招拆招啦。
=
圖中寶包正在專心研讀的是我家晚安故事點播排行榜常勝軍之一:媽媽讀到滾瓜爛熟,只要瞄一眼圖片就能背出內文的Pip and Posy系列繪本。